辽宁省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积极开展“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上海市通过持续普法,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深入人心,推动广大市民基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
“七五”普法期间,各地围绕宪法法律宣传、当地中心工作、法治乡村建设等目标和任务,持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辽宁省、上海市等地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持续加大普法力度,形成了一批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做法。
辽宁省 :
“村民评理说事点”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2020年以来,辽宁省司法厅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把为群众搭建“家门口”的说事、议事、调事平台作为抓手,积极开展“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扎实推进普治并举,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不断深化法润村居,为全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 :
普法工作助市民基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施行以来,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居住区、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已达90%,广大市民已基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江苏省常熟市 :
摆脱法律文本解读单一路径依赖
借力沙家浜、虞山历史文化资源,建成沙家浜“法与生活”互动体验馆和“虞山法治之旅”,实施法治文化阵地覆盖工程;出版全国首部普法志书《常熟市普法志》,启动法治公益文创设计大赛,实施法治文化作品繁荣工程……5年来,江苏省常熟市的普法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湖南省 :
实现普法活动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
广东省 :
创新方法将宪法精神植根于青少年心底
贵州省黔东南州 :
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法治保障
“七五”普法期间,贵州各地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法治保障示范样本,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法治保障。
普法工作的开展,为当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黔东南州实现易地搬迁安置30.81万人口。2019年,黔东南州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海南省 :
以“民俗普法”新路子向群众传递法治理念
5年来,海南省积极探索普法新思路、新举措,借助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推进法治文化整合发展,着力构建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受众差异的法治文化阵地,走出一条利用特色文化开展普法教育的新路子。
陕西省黄龙县 :
抓前端治未病,“小县城”普法带来“大红利”
2011年以来,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面对财政匮乏的巨大压力,本着“要节约、要效益、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累计投入1870余万元用于普法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2017年投资820余万元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着力夯实全面依法治县、建设法治黄龙的最前沿基础,把普法依法治理释放的效益持续转化为新时代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小结:“七五”普法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